遙感技術日漸成熟,在農業領域大顯身手
遙感技術即遙感科學應用技術,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它是60年代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電磁波反射或輻射特征。航空航天遙感就是利用安裝在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感測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特征,并將特征記錄下來,供識別和判斷。把遙感器放在高空氣球、飛機等航空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空遙感。
把遙感器裝在航天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天遙感。完成遙感任務的整套儀器設備稱為遙感系統。航空和航天遙感能從不同高度、大范圍、快速和多譜段地進行感測,獲取大量信息。航天遙感還能周期性地得到實時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在***民經濟和軍事的很多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例如應用于氣象觀測、資源考察、地圖測繪和軍事偵察等。
遙感技術還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作物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農業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遙感技術在精確農業方面主要有6大應用。
***、遙感技術在農業資源調查上的應用
中***的農業遙感技術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二十余年取得了大量趕超理論研究與應用成果。比如.作為我***農業遙感應用的代表.由中***科學院資源環境局主持的“黃土高原遙感專題研究”項目,在林草資源遙感調查、土壤侵蝕定量遙感調查、土地類型遙感綜合研究、草場生物量的遙感估算、農業地物光譜特征及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黃土區暴雨與下墊面關系的遙感分析等許多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為黃土高原的綜合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我***近年完成的“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在包括西北大部、華北北部和東北西北部總面積為128萬km2的“三北”造林***期工程的調查中。完成了對現有防護林類型、分布、面積和保存率;草地數量、質量和分布;土地資源類型、分布、數量及利用現狀的調查。提供了200余幅各類遙感專題系列圖,建成了全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為掌握防護林區現狀、林區的進***步發展和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的遙感監測與估算
遙感信息因其信息星豐富、覆蓋面大、實時性和現實性強、獲取速度快、周期短和可靠準確性以及省時、省力、費用低等優點,被廣泛用于測定農業用地的數量和質量的動態變化。通過遙感衛星監測并記錄下農作物覆蓋面積數據,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農作物進行分類,估算出每種作物的播種面積。遙感估產是建立作物光譜與產量之間聯系的***種技術,通過光譜來獲取作物的生長信息。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用綠度或植被指數作為評價作物生長狀況的標準,植被指數中包括了作物長勢和面積兩方面的信息。
三、農作物的長勢與產量的遙感監測與估算
農作物長勢監測指對作物的苗情、生長狀況及其變化的宏觀監測。不同作物的發育期不同、長勢不同,它們的光譜反率不同,葉面積和生物產量有很好的線性關系。利用這***特性可以測定葉面積指數,從而監測作物長勢,進行估產。也可以利用0.6~0.7mm的可見光與0.75~1.00mm的近紅外兩個波長范圍的反射率比值來估算生長量,比值愈大說明作物生長愈好,反之生長不良。再根據比值與干物重建立回歸關系,求出回歸系數,從而獲得單位面積產量的近似公式。
四、農業災害監測
對重大災害進行動態監測和災情評估,減輕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是遙感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利用遙感技術,結合各種自然災害的實際應用模型,研究監測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災情、損失、評估等,同時對監測到的災情及時預報,從而***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目前遙感災害監測已經比較成熟地應用在干旱、洪澇、凍害等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中。氣候異常對作物生長有***定影響,利用遙感技術可以監測和定量評估作物受災害程度,作物受旱災澇災影響的面積,對作物損失進行評估,然后針對具體受災情況,進行補種、澆水、施肥或排水等抗災措施。
五、遙感技術在農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應用
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連續監測、定時監測和嚴格的管理相結合,能準確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能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督管理。在大氣遙感監測方面,我***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是利用遙感技術監測大氣污染與污染源。二是通過遙感圖像上植物的季相節律變化和遭受污染后的反應差異,以植物對污染的指示性反演大氣污染,如確定大氣污染的范圍、程度和擴散變化。三是以地面采樣的分析結果作參照量,與遙感圖像進行相關分析。四是利用飛機攜帶大氣監測儀器,在污染地區上空分層采樣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在水污染的監測方面,我***先后對海河、渤海灣、薊運河、大連灣、長春南湖、于橋水庫、珠江、蘇南大運河、滇池等大型水體進行了遙感監測;研究了有機污染、油污染及富營養化等;利用水體葉綠素與富營養化間的關系研究了滇池水體污染與富營養化狀況;利用衛星遙感資料估算了渤海灣表層水體葉綠素的含量,建立了葉綠素含量與海水光譜反射率之間的相關模式,定量地劃分了有機污染區域:利用水體熱污染原理先后對湘江、大連灣、海河、閩江、黃浦江等進行了紅外遙感監測。
六、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是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機電***體化與農業的有機結合,是遙感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集中體現。數字農業是***個信息密集型的技術,對信息獲取、處理技術具有極高的要求,也是信息技術發展到***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另外,數字農業也是***項環境友好的技術,因為農業生產中農藥和化肥的過量施用,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農業耕作過度也將導致諸如水土流失等環境的破壞。
注:文章來源于儀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