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島參與研制的國之重器航空遙感系統通過國家驗收
7月22日,由中科院空天院承建、科學島參與研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系統通過******驗收,投入正式運行。驗收委員會認為該設施建成了我***目前綜合能力***強的航空遙感平臺和科學實驗平臺,設施綜合性能達到先進水平,對促進我***航空遙感技術與應用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十余種遙感載荷中***個交付并獲得總體好評的 “環境大氣成份探測系統”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承研。
被稱為“***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航空遙感系統是******發展改革委立項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其建設內容包括兩架***產中型遙感飛機平臺、10余種遙感載荷、具備綜合遙感多源信息數據處理能力的航空遙感數據綜合處理與管理系統,以及位于北京的航空遙感系統綜合樓和位于遼寧營口機場的飛機庫。能夠獲取包括陸地、海洋、大氣在內的多類型遙感數據,服務領域可廣泛覆蓋農業、林業、海洋、測繪、環境、災害等,可提供科學實驗模式、巡航模式、應急反應模式和訂單模式等多類型航空遙感服務。
安光所研制的“環境大氣成份探測系統”是用于機載快速獲取區域環境大氣監測參數的環境大氣成份探測系統,由四個獨立的硬件子系統組成,即大氣環境激光雷達、差分吸收光譜儀、多角度偏振輻射計和主控管理系統,分別由大氣光學研究中心、環境光學研究中心和光學遙感研究中心承擔。其子系統分別裝載于飛機氣密艙和非氣密封艙,由主控管理器子系統控制其它三個子系統工作,利用主被動相結合的光學遙感探測技術,隨著飛行實時獲取并記錄飛行路徑上***定范圍內飛行高度以下的大氣氣溶膠光學性質和微物理性質、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等大氣污染氣體的濃度、云況與云態的空間分布立體信息,可以根據探測的實際需要由主控程序確定子系統探測設備工作或組合工作,也可以配合其他機載系統獲取大氣氣溶膠、云等影響的校正信息。所獲取的綜合大氣環境信息,主要應用于大氣云和氣溶膠特性研究、大氣環境科學和氣象科學研究、大氣污染突發事件應急等領域。
2013年4-5月,環境大氣成份探測系統在天津、唐山地區進行了飛行試驗,3個架次的飛行探測結果清晰地顯示出不同天氣條件下污染物的積聚和發展趨勢,反映出系統對污染發生、發展的快速響應能力。2016年11月,系統參與了***次面對客戶需求的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天地協同監測。4個架次的飛行,獲取了與霧霾天氣相關的NO2、SO2污染氣體、氣溶膠如消光系數、光學厚度等大氣環境參數的高時空分辨率航空遙測數據。2019年9月,系統參加了為分系統通過總體系統驗收提供依據的新舟60遙感飛機的***次試飛驗證。2個架次的飛行,獲取了飛行路徑上NO2、SO2污染氣體、氣溶膠如消光系數、光學厚度等大氣環境遙測數據。環境大氣成份探測系統多次飛行實驗表明,該系統可為區域性、多發性、災難性的大氣環境污染測量提供綜合觀測手段,為認知我***氣溶膠和大氣環境質量演變的定量化分布及其認知大氣環境氣溶膠的微物理特性和分類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該系統可作為地面監測儀器或星載儀器監測的有效補充,可為污染源定位、排查提供數據支持,是快速獲取區域污染信息、研究污染過程的有力手段。
注:文章來源于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